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8:32    次浏览
点击上方「福建新闻联播」可快速关注今年是福建农林大学建校80周年。秋季的农林大学校园分外美丽,求知路上鸟语花香,湖畔读书台边书声阵阵。19日,农林大学校庆前夕,省委书记尤权、省长于伟国来到这里调研,他们与师生及校友代表围坐在一起,亲切交流。湖畔座谈,尤权回忆起插队务农的经历书记省长的座谈会,曾开在农家小院里,曾开在台商的咖啡馆里,而开在观音湖畔的这次,显然是环境最美的一次。 看着同学们青春洋溢的脸庞,书记和省长说:“80岁的农大,像你们一样,正年轻!生机勃勃、充满活力、富有创造力。” 与农林学子面对面,尤权回忆起年轻时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务农的经历。“当年亩产才两百多斤,现在都一千多斤了。”尤权说,当年农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。几十年过去了,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,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,这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作,也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。 讲完当年的经历,尤权说,民以食为天,农业是立国之本。福建农林大学以“农”字立校,目前学校研究的农业领域很广、科技含量很高,对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分重要。希望有志于农业领域的同学,热爱农业农村农民,热爱所学专业,精于研究领域,学以致用,当好现代农民、专业农民。共商加快建设“双一流”之策这次在福建农林大学的调研,主题就是共商加快建设“一流大学、一流学科”之策。海峡联合研究院是福建农林大学高起点建设的人才“特区”,目前研究院拥有四大研究中心,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。尤权一行察看了基因组与生物技术、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两个研究中心。 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尤权看望了“菌草之父”林占熺教授。 在明德楼的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展室,尤权与中科院院士谢联辉等学科带头人交流。 在广场前的教学实践基地,尤权与师生们共同种下一棵金桂树,寄望学校人才辈出、名满天下。 尤权、于伟国充分肯定福建农林大学建校80年来取得的成绩,新形势新时期下,还要做到四个“要”:要形成一流科研创新能力,强化农林学科优势特色,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,建成若干国内一流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研究基地。要建设一流治校体系,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,全面深化综合改革,力争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。要培育一流人才,注重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,引导学生学以致用、创新创业,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。 要打造一流大学文化,营造良好校园环境,大力弘扬爱国爱校、严谨治学、扎根基层、艰苦创业、奉献社会的精神,以一流的精神文化凝聚人心、引领发展、彰显魅力。 尤权、于伟国祝愿福建农林大学朝着建设“双一流”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,为再上新台阶、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你可能不知道它曾七易校址、八度分合80年来,从福建协和大学农科的创办到如今的福建农林大学,福建农林大学七易校址、八度分合,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办学之路。1936年秋天,福建私立协和大学创办农科,陈兴乐受聘农科主任,福建农林大学由此发端。1951年,福建省政府接办协和大学后,成立福州大学,原协和大学农学院更名为福州大学农学院。 ▲1940年,福建协和大学毕业生合影,这一年有5位农学院毕业生在此毕业1940年,福建省立农学院创办于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县。1949年,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省立农学院,更名为福建农学院。1951年6月,福建农学院并入厦门大学,改称厦门大学农学院。 ▲福建省立农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合影(1944)1952年,厦门大学农学院与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。 ▲福建农学院师生帮助测量农业社梯田等高线(1953)1958年,省政府决定以福建农学院林学系为基础,创办福建林学院,校址设于南平县西芹镇。 ▲福建林学院师生到林区参加生产劳动(1958)1972年,福建农学院、福建林学院合并成立前福建农林大学,校部设在南平西芹。1975年,福建农学院、福建林学院重新分设办学,福建农学院设在三明荆东、沙县洋枋,福建林学院设在南平西芹。 ▲福建农学院参加省首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留影(1975)1981年11月,福建农学院陆续迁至福州金山校园。 ▲福建农学院课程实验(1980年代中期)1994年,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。 ▲福建农业大学计算机室(1996)2000年,福建农业大学、福建林学院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农林大学。 ▲泛舟观音湖(1990年代后期)你可能不知道福建农林大学原来这么牛80年来,福建农林大学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9万多的优秀学子。支撑台湾农业早期腾飞的科技人员,有三分之一在这里毕业;福建的农村基层科技人员,也有一半来自这里。 80年来,福建农林大学涌现出了一批名师大家。从植保学家裘维蕃、森林经理学家周祯、新西兰“猕猴桃之父”李来荣、选育出10个黄麻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的卢浩然、奠定甘蔗研究在全国领头地位的周可涌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首倡者赵修复、中国“杉树之父”俞新妥、林业经济学家张建国、中科院院士谢联辉,一大批名师汇聚于此。 2014年初,福建省委、省政府决定,支持福州大学、福建师范大学、福建农林大学这三所具有省内高校领先水平的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,从那以后,农林大又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。◆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%◆申报的7个学科全部被评为新一轮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◆获批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◆陈礼辉教授主持的“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功能化应用”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◆“福建红壤区生态修复和持续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”获得新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◆成立由四个高水平国际化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海峡联合研究院,明瑞光教授团队在全世界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,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《Nature?Genetics》在线发表,海峡联合研究院林学中心课题组在《Cell》发表重要综述文章 ◆尤民生教授获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“科学与技术进步奖”,荣获福建省科技重大贡献奖◆新增引进或入选国家级人才30人次,引进的周顺桂教授获得中国工程院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(全国仅18人)…… 现在,福建农林大学提出了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“三步走”的战略构想。到2017年,办学综合水平跃居国内省属农林高校前列;到2020年,办学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农林高校十强;到2025年,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整体突破,在建校90周年前建成更具特色、更为开放、更加和谐的国内一流农林大学。 “明德、诚智、博学、创新”,这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校训精神。80年前,你艰苦创业、砥砺前行;80年后,你已桃李芬芳、书写荣光;新的征程里,也让我们祝福福建农林大学不忘初心、更上层楼! 福建新闻联播综合 来源:福建日报、福建农林大学、海峡都市报